一、鍍鉻工藝流程
1.鐵件鍍鉻工藝流程
除蠟 → 熱浸除油 → 陰極 → 陽極 → 電解除油 → 弱酸浸蝕 → 預鍍堿銅 → 酸性光亮銅(選擇)→ 光亮鎳 → 鍍鉻或其它除蠟 → 熱浸除油 → 陰極 → 陽極 → 電解除油 → 弱酸浸蝕 → 半光亮鎳 → 高硫鎳 → 光亮鎳 → 鎳封(選擇)→ 鍍鉻
2.鋅合金鍍鉻工藝流程
除蠟 → 熱浸除油 → 陰極電解除油 → 浸酸 → 堿性光亮銅 → 焦磷酸銅(選擇性)→ 酸性光亮銅(選擇性)→ 光亮鎳 →鍍鉻
3.不銹鋼直接鍍鉻工藝
a.電化學除油→熱水洗→冷水洗→浸酸活化(1ml/L HCL、10ml/L H2SO4,室溫,半分鐘;適用于自動線上不銹鋼鍍鉻,不宜鍍銅或鎳)→水洗→鍍鉻。
b.陰極電化學除油→清洗→陽極活化(10A/dm2)→直接鍍鉻。
c.化學除油→清洗→陽極電化學除油(0.5A/dm2)→清洗→浸酸活化(1ml/L HCL、10ml/L H2SO4,室溫,45S)→清洗→鍍鉻
二、鍍鉻工藝注意事項
1.須嚴格控制液溫、電流密度、極距等操作條件;
2.均一性差,對復雜形狀鍍件需適當處理;
3.電流效率很低,須較大電流密度;
4.陽極采用不溶解性陽極,鉻酸須通過鉻酐補充;
5.電鍍過程中不許中斷;
6.形狀不同鍍件不宜同槽處理,須用不同的掛具;
7.鍍件預熱與液溫一致,附著性才會好;
8.鍍件要徹底活化,有時要帶電入槽,附著性才良好;
9.需用沖擊電流(大于正常50-100% )在開始電鍍較復雜形狀鍍件,約2-3分鐘而后慢慢降至正常電流密度范圍內。
三、鍍鉻工藝的影響因素
1.CrO3濃度與導電性關系:在鉻酐小于450g/l的情況下,鉻酐濃度越高,導電性越好
2.溫度與導電性的關系:溫度高,導電性好
3.CrO3濃度與電流效率的關系:鉻酐濃度高,則電流效率下降
4.硫酸濃度的影響:濃度低時,低電流密度下電流效率高,反的電流效率低
5.三價鉻的影響
(1)三價鉻很少時,沉積速率減慢
(2)三價鉻很高時,鍍鉻層變暗
(3)三價鉻增加,則導電度降低,需較大電壓
(4)三價鉻愈多,光澤范圍愈小
6.電流密度及溫度的影響
(1)鍍液溫度升高,電流效率降低
(2)電流密度愈高,電流效率愈高
(3)高電流密度,低溫則鍍層灰暗,硬度高脆性大,結晶粗大
(4)高溫而低電流密度,鍍層硬度小,呈乳白色,延性好,無網狀裂紋,結晶細致,適合裝飾鍍鉻件
(5)中等溫度及中等電流密度,鍍層硬度高,有密集的網狀裂紋,光亮硬質鉻鍍層。
7.雜質的影響
(1)鐵雜質,電解液不穩定,光澤鍍層范圍縮小,導電性變差,電壓須增高,去除鐵雜質比三價鉻鍍鉻鍍層還困難,要盡量防止鐵污染,不要超過10g/L;
(2)銅、鋅雜質,含量低時,對鍍層影向不大,銅最好不要大于3g/L;
(3)硝酸,是鍍鉻最有害的雜質,鍍液須嚴禁帶入硝酸污染。
8.陽極及電流分布的影響
(1)陽極較大,電流分布較不均勻使鍍層厚度不均勺
(2)陽極面積大,三價鉻形成較多。
(3)復雜鍍件,陽極宜用象形電極或輔助電極,使電流分布均勻。
(4)陽極的鉛易氧化,形成黑色的氧化鉛及黃色的鉻酸鉛。黃色的鉻酸鉛導電性不良
(5)電流因尖端及邊緣效應,造成鍍層厚度不均,可采用絕緣物遮蓋尖端或邊緣。
[返回]